高科技業實施無薪假,但員工必須在僅剩的三天班中,做完一星期的工作量,壓力大增,許多人出現手腳發麻、無力等症狀,還有人誤以為自己中風了,求醫後才發現是過勞。桃園縣平鎮市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頌凱指出,類似的案例,今年比去年同期多了兩倍,且以年輕人佔多數,患者大多懷疑自己有中風跡象。

 

林頌凱仔細詢問其中一名王姓病患後發現,年僅二十五歲的王姓病患任職一家高科技公司,自從公司實施無薪假後,工作量並未減少,而是要濃縮到僅剩的工作天數完成,資方希望藉此減輕薪資負擔,他撐了一、二個月,過勞症狀逐一浮現。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預防醫學領域專門機構一項最新的統計,在2008年針對5,114位受檢者的健診數據顯示,腸胃及心血管危險因子出現異常的比例高,是威脅國人健康的兩大因素。前十大健康異常排名分別為:痔瘡、胃部異常、體重過重、脂肪肝、飯前血糖、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GPT(肝功能)、尿酸及低密度膽固醇偏高。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加上經常外食、熬夜及吃宵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出現腹脹、胃痛、便秘或腹瀉等不適症狀卻不以為意。根據聯安2008年十大健康異常分析顯示,5仟多位受檢者當中,高達九成五的受檢者檢查出發炎、潰瘍等異常,但卻僅有一成的受檢者在健檢前有主訴腸胃狀況不佳,顯見腸胃問題很容易被忽視,長時間下來,即可能發展成痔瘡、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疾病,甚至錯過早期篩檢腸、胃癌的可能性。

 

鄭乃源院長進一步指出,根據聯安統計,除了腸胃問題之外,十大健康異常排行中,即有高達六項與心血管危險因子相關,包括超過五成的受檢者體重過重、近五成有脂肪肝、約兩至三成有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等異常現象,顯示除了腸胃問題外,心血管問題成為第二大的健康殺手,若不加以控制,即可能導致血脂代謝異常、血管阻塞及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及腦中風。鄭乃源院長建議,民眾平時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再透過運動,做好體重及血脂的控制,改善異常狀況以遠離疾病威脅。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Medical JournaBMJ)今天在網站上公布一份研究報告表示,妊娠偏頭痛可能是懷孕婦女有中風、心臟病和血栓風險的警訊。由卡羅來納州威克森林大學 (Wake ForestUniversity)神經科醫生布希奈爾(Cheryl Bushnell)率領的研究團隊,就美國各醫院所提供、2000年到2003年間出院病患的1800萬件醫療記錄資料庫,抽絲剝繭地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44000名懷孕婦女患有偏頭痛。

 

這些懷孕婦女中,很多人也都有因腦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等症狀接受治療,及有危險的妊娠高血壓症狀。報告指出,目前妊娠偏頭痛與妊娠高血壓的因果關係尚不清楚,這部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文章摘自http://n.yam.com/afp/life/200903/20090311798499.html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心臟病協會(AHA)最新公布的研究顯示,民眾長期以來已養成在某些食物添加鹽的習慣,不過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食用了多少鹽;據統計,目前平均每人每日攝取量約912(亦即36004800微克的納),比政府建議量高出一倍。專家指出,如果減少使用鹽,可使心臟病死亡病例大為降低。

時代雜誌13日報導,過去40年來,美國人對鹽的消耗量增加50%,大部分原因為食用更多加工食物及餐館食物所致。洛杉磯加州大學流行病學家克絲妲‧多明哥(Kirsten Bibbins-Domingo)說:「多年來,我們已讓味蕾及身體去適應超過實際需要的極高量鹽。」

 

一定用量的鹽當然對身體健康十分重要,但使用過量將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等疾病。美國醫學會(AMA)研究指出,如果美國人將鹽的攝取量減半,每年可減少15萬人過早死亡。多明哥11日在AHA年會發表的研究顯示,即使每日減少一克,也會有極大效果,可在未來10年拯救20萬人。多明哥的研究團隊透過複雜電腦模式分析長期以來美國成年人的心臟病趨勢,發現更多人口減少用鹽,將可大幅改善公共健康。如果每人每日減少一克,在2019年以前可預防三萬件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例;如用量減半,則可減少140萬件病例。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amingham心臟研究的新發現顯示,中年時,無症狀性腦梗塞(silent cerebral infarctsSCI)是有症狀中風的五倍,且是造成此類人口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美國中風協會2009國際中風研討會中的研究顯示,在65歲以下者中,SCI的發生率是4.7%,有症狀的中風則是0.9%

  

  研究者、波士頓大學的Jose Romero醫師向Medscape Neurology & Neurosurgery表示,無症狀的梗塞遠比臨床中風常見;即使是65歲以下者,發生率也超出五倍;我們在整體樣本中著眼於此,發現即使是50歲以下者,SCI也比有症狀的中風常見。在較年長的成人中,SCI與認知缺損有關,且增加有症狀之中風與失智的風險,發生率約為12%18%;不過,Romero醫師表示,較年輕者的發生率還未曾被報告過。

  

  Romero醫師表示,雖然有一些研究著眼於SCI盛行率,但只有兩篇族群基礎研究探討發生率,本研究是首度探究年輕族群發生率的研究。他指出,對SCI有更多的瞭解,對於臨床運用有重要影響。雖然SCI被視為沉默的、無症狀,但是就臨床觀點來看,與認知缺損、失智、大中風風險較高有關,它們實則並不沉默!Romero醫師表示,我們發現,較年輕者的SCI會讓這群人增加對風險因素的警覺—特別是有關有效處理高血壓的重要性;這也表示,除了醫師提供的訊息之外,年輕病患需自己對風險因素有更積極的監控與處置。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英國《每日郵報》十日報道:三百多萬英國人服食的降膽固醇藥「施德丁」是否壞處多於好處?研究表明,施德丁可能會影響智力、造成抑鬱症以至增加自殺風險。英國國家衛生服務局(NHS)每年花費五億多英鎊購置施德丁。該藥物一般用來降低人類肝臟製造的所謂「壞」膽固醇。對於那些易患心臟病和中風的病人而言,該藥物可降低血管中的脂肪囤積,從而減少致命的血凝塊。

 

但膽固醇也是由大腦製造的,被用來釋放重要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被稱為神經遞質,負責傳遞腦細胞之間的信息。現在,艾奧瓦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施德丁會妨礙這一重要傳導。該研究報告說,一旦腦細胞失去膽固醇,它們在釋放化學遞質時的有效性便會降低五倍。該研究報告發表於《全國科學院學報》。主持該項研究的生物物理學教授申銀甄(Yeon-Kyun Shin,音譯)說:「如果你大腦失去膽固醇,你的智力和記憶力就會受直接影響。這可能導致抑鬱症和非理性的行為。」他相信,這種情況是由大腦釋放的神經遞質遭中止引起的。

 

膽固醇低增早死機會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議員吳思瑤今天指出,台北市失智症患者10年來成長3倍,推估現有17千餘名失智患者,僅4551人領身障手冊,另有73%隱藏在社區未接受治療,形成家庭與社會危機。不過,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指出,北市提供居家、日間、機構及社區照護,協助失能失智長者,此外,目前北市有8家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可服務235名失能長者,另有162家老人長期照顧機構供民眾申請。

 

社會局指出,北市依民眾失能程度提供2590小時不等的居家服務,每小時最高可補助新台幣230元,北市今年也將推出失能老人照顧方案,包括輔具購租、家庭托顧、交通接送等服務,落實照顧功能。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未來也將結合27家醫院,進行失智症者篩檢及評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今年也將成立專屬的失智照護中心。

 

吳思瑤上午與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及失智老人蕭先生的太太在市議會召開記者會,蕭太太李美惠哽咽表示,她的先生患失智症又中風,常與人唱反調,吵著吃不飽、要回家,生活需人照料,很辛苦,才送到照護機構。吳思瑤指出,台北市失智人數10年來成長3倍之多,現有4551人領取身障手冊,若以台北市65歲以上人口323000人、失智症盛行率以5.3%計算,台北市約有17000名失智老人,其中僅4551人領取失智症身障手冊,另有73%隱藏在社區中。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肢血管疾病是相當常見,但又最容易讓人忽略,以致延誤就醫時間,導致後來需截肢的噩運。下肢血管疾病可分成動脈及靜脈造成的問題。在動脈方面,一般皆與動脈硬化有關。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 許傳智醫師指出,曾經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或腦中風的患者皆是高危險群,其疾病發生率約為一般人的三倍。

 

據統計,超過六十歲者約有5%的男性及2.5%的女性會有間歇性跛行(行走約100公尺感到下肢疼痛無力而必須休息才能再走),即下肢動脈血管狹窄阻塞的症狀。其他合併的危險因子有:抽煙、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老年人及男性等。在臨床表現方面,剛開始症狀可能不明顯,接著可能會有因下肢血流及帶氧不夠造成間歇性跛行,因為休息一下症狀就緩解了,所以許多患者常輕忽它的嚴重性。到了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的程度,將來必須截肢的比率高了好多倍。及早就醫是避免截肢的不二法門。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生理時鐘與身體內部時鐘做抗爭時,夜班工作可能會引起糖尿病與肥胖。 美國有860萬夜班工作者處於肥胖、糖尿病與心臟疾病增加的風險中,這是為什麼呢? 一項新研究顯示,大部分的生理時鐘-晝夜的節奏-能維持在日班的狀態,即使這個人接著要上夜班。 哈佛/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Frank A.J.L. Scheer及其同事研究了五位女性與五位男性,這些人志願處於一種漸進的時差。 為了八個「白天」,這些參與者吃和睡上28小時的時間,在這段期間,他們吃了四份相同熱量的食物。他們的週期做了12小時的調整,即於白天睡覺、夜間工作,參與者的身體明顯失去原有的節奏:

* 吃飯後,八名接受測試的參與者中,三位出現血糖飆高及胰島素抵抗,情況類似於糖尿病患或是前期糖尿病。

* 參與者的身體製造更多的胰島素,但其血糖上升。

* 血液中的leptin值下降。長遠來看,這會增加肥胖風險,血液中的leptin值下降會讓人們燃燒更少的能量,而渴求更多的食物。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19952025年間,第二型糖尿病在全球發病率將由4%升高至5.4%,糖尿病發生微小血管、大血管及早期死亡率皆較高。且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2007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及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臟、腎臟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約佔30.9%,已超越癌症的死亡率(28.9)。因此早起篩選出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是很重要的。

 

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 - 張永青醫師指出,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之診斷標準。可分為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及葡萄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有人兩者會併存。糖尿病前期其致病機轉主要與胰島素阻抗性、胰島素分泌有缺陷及醣質新生作用增加有關,且此時的βcell 逐漸造受破壞使血糖值上升,上升的血糖值只是沒有達到糖尿病的標準。但不論是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耐受不良,兩者皆會增加得到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之機會。

 

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對於血糖異常的高危險群之篩檢建議為,年齡大於45歲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 kg/m2者,強烈建議要做檢查,若年齡小於45歲,BMI大於25 kg/m2且有其他危險因子(其危險因子與糖尿病的危險(因子沒有差別)如: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平常缺乏運動及妊娠糖尿病等也建議篩檢,對於亞洲人則建議BMI改以23 kg/m2為基準。篩檢的方法則建議檢驗空腹血糖或是75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皆可,若有異常,則需於另外一天再確認一次。張永青醫師表示,糖尿病前期,是預防糖尿病及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時期。但糖尿病前期通常不會有症狀,因此上述的高危險群早期接受篩檢,並及早接受適當及有效的介入與治療,將會對自己未來的健康給予更多的保障。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捨不得就醫 單靠喝藥水減緩不適

窮人的悲歌!中市五十二歲工廠技術員林裕博,最近一年來血壓居高不下,為省錢省事,頭痛、頭暈時,全靠喝感冒藥水減緩不適,上月十七日腦幹出血性中風昏迷,家屬因沒錢支應萬一他手術救活卻成為植物人的龐大花費,含淚放棄手術,林裕博已在本月五日撒手人寰。

 

鎮痛解熱成分藥劑 易致血管硬化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腦中風暨神經重症加護病房主任陳春忠指出,林會中風不是因長期喝感冒藥水,而是他高血壓從未就醫控制。台中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長陳金火說,高血壓引起的頭痛,喝感冒藥水中的「鎮痛解熱」成分,或許能暫時減緩頭痛不適症狀,但對高血壓本身沒有任何幫助,長期濫服含有「鎮痛解熱」成分的藥劑,反易造成血管硬化,血壓一旦失控,就可能引發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林妻說,約一年前丈夫發現血壓的收縮壓指數一直高於一百四十,他認為父母是高血壓也沒怎樣,加上為了節省醫藥費,捨不得就醫,每次頭痛、頭暈就喝成藥感冒藥水,喝後症狀減輕,因此一直如法炮製。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人的悲哀,台中市一名五十二歲的中年男子,最近一年來血壓居高不下,為了省錢,他全靠喝感冒糖漿來減緩頭痛,一個星期喝三瓶,卻沒有積極找醫師治療,上個月中旬,因為腦幹出血性中風死亡,驚人的是,台灣一年至少喝掉一億五千萬瓶的感冒糖漿。 

 

死者的妻子,神情哀傷的為丈夫上香,家境困難,如今先生撒手人寰,兩個小孩一個讀大學,一個讀高中,對於前途很茫然,早在一年前就知道丈夫有高血壓的家族病史,也發現收縮壓都在壹百四十以上,但當工廠技術員的丈夫,為了省錢,都靠感冒糖漿來減緩頭痛,頭暈,結果,拖了一年多,高血壓的症狀根本沒有改善,反而因為感冒糖漿喝成癮,越喝越多,上個月十七號,腦幹出血性中風昏迷,送醫後怕沒錢支應萬一成為植物人的龐大醫藥費,家屬放棄手術,為了避免悲劇重演,藥師提出呼籲,藥師還指出,感冒糖漿一次只能喝十西西,偏偏最近景氣差,感冒糖漿的銷售量成長一成,估計,全台灣一天就喝到四十一萬瓶,一年高達一億五千萬瓶,相當驚人。 

文章摘自http://www.ttv.com.tw/098/03/0980309/09803094496202L.htm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科學家發現,午睡會提高糖尿病的罹患率。研究顯示,每週至少午睡一次的人,其罹患有導致中風、眼盲與腎衰竭之虞的糖尿病的機率,比不午睡者高出26%。據報導,這份在英國糖尿病專業年度會議上發表的研究,檢視了中國一萬六千四百八十位長者的午睡習慣,其中六十八%每週至少午睡一次。雖然研究人員也將其他因素納入考慮,但發現午休與糖尿病罹患率的增加有關聯。

 

整體而言,每週午睡一次者,其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比不午休的人多出二十六%;而這類糖尿病通常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所致。伯明罕大學專家指出,究其原因包括,午睡的人可能運動量較少,此外白天小睡片刻可能會干擾夜間睡眠;目前研究已知,夜晚僅睡數小時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大。

 

荷爾蒙活絡 阻胰島素運作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風少年變牧師,潘日泉用生命活出無限可能!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牧師潘日泉,長得英挺健壯,數年前曾獨自騎單車在國內自助旅行兩個月,完全看不出他是個有29年腦中風病史的患者。「我永遠記得那一天!」潘日泉說,那是高職二年級下學期的期末考,正在握筆應試的他,突然頭痛欲裂,匆忙交卷後就抱頭瑟縮在走廊,送醫後不省人事,昏迷指數只有3,一路轉院到台北,昏迷5天才發現是腦動脈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醫師告知他父母,因為血塊早已硬化,手術成功機率微乎其微,手術失敗可能會成為植物人。

 

潘日泉手術後昏迷兩週,醒過來時,左半身幾乎癱瘓,左眼半盲,左手左腳也無法使力,躺在病床上的他對自己說,「既然老天爺給我生命,我就要好好活下去!」潘日泉提到,當他清醒過來時,醫師就認為是「奇蹟」,後來醫師評估他要辦理出院至少需要6個月,沒想到只花了1個月就出院,醫師都覺得不可思議,而他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拄著柺杖,一拐一拐的去上學。

 

為了用行動證明「世上沒有不可能」,潘日泉下課時拄著柺杖走運動場當復健,因為左半邊的身體就好像綁著大石頭在走路,跌倒是家常便飯; 丟掉柺杖後,他還用沙包綁著小腿肚,繼續走運動場,靠著持續不斷的復健與意志力,高職畢業考取二專,取得乙級電機技術士,後來進入神學院,轉換跑道當起牧師。「人生充滿無限可能,只要你願意去相信,去嘗試!」潘日泉強調,他在復健過程裡始終相信,人的潛能無窮,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就是去創造人生最大的可能,只要不放棄所有改變的機會,人生才有改變的可能。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十五歲的王姓男子罹患糖尿病十年,也有高血壓,每月抽一包菸,菸齡已三十年。最近他跛著腳走進診間,他描述常有下肢冰冷及偶爾足部痙攣情況,且快步走路或上坡會覺得腿部脹痛。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黃信揚表示,王姓男子可能罹患下肢動脈阻塞,若未及時治療日後可能導致中風殘障。

 

黃信揚強調,下肢動脈疾病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當高,每年約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患者,因此心肌梗塞或腦中風,致死機率增加二倍到六倍。且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患者,同時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黃信揚建議,嚴格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禁止吸菸,當足部傷口潰瘍或間歇性跛行時,立即就醫,是避免下肢動脈疾病惡化的不二法門。現代人很多都吸菸,且不常運動,是高危險群,也是新興的文明病種之一。

 

黃信揚表示,下肢動脈阻塞的病因,是下肢動脈硬化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血流無法到足部,導致下肢缺氧,如果疏於注意,不但會影響生活,還可能造成殘障,而且常會合併心血管疾病,偏偏超過一半以上的下肢動脈阻塞病患,不會有症狀,民眾不易察覺已經生病。目前可透過動脈硬化檢測儀,針對五十歲以上的糖尿病患或吸菸者,偵測下肢動脈阻塞及全身性動脈硬化的程度。只要在受檢者四肢綁上壓脈帶,胸口貼上監測器,約十分鐘就能完成。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