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學新知 (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抗高血脂症,科學家們找出新武器!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合成人工高密度膽固醇,也就是俗稱的「好膽固醇」,可以幫助對抗高膽固醇血症及其可能造成的致命性心臟疾病。

 

研究人員不僅成功設計、合成出高密度膽固醇,並證實這種以奈米金粒子做為核心的合成膽固醇,不論是在大小或是表面組成跟真實的高密度膽固醇類似,也確實有吸附膽固醇的能力。

 

該項成果已刊登於美國化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科學家最新公佈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多數兒童I型糖尿病患者同時罹患維生素D缺乏症,這表明維生素D缺乏症與I型糖尿病有密切關係。

 

美國波士頓喬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科研人員在調查中發現,在I型糖尿病兒童患者中,同時罹患維生素D缺乏症的人比例高達近75%。研究人員指出,維生素D缺乏症除增加兒童患I型糖尿病的風險外,還會降低骨密度,導致兒童成年後易出現骨質疏鬆現象。

 

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了增加維生素D的幾點建議:多曬太陽、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多喝添加維生素D的牛奶以及適當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型國際組織 REACH Registry 今天發佈在《American Heart Journal》上的新發現稱,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患者中大部分還患有心房纖維顫動 (AF),大大增加了他們心血管死亡、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這些發現還顯示,包括抗凝劑和抗血小板療法在內的標準治療手段在心房纖維顫動患者身上未得到充分利用。

 

REACH(減少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保持健康)Registry 的這些新發現顯示,12%的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外周動脈疾病和腦血管疾病)患者中存在心房纖維顫動現象。這些發現還表明,在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患者或可能患上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的人群中,心房纖維顫動患者出現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機率要高於沒有心房纖維顫動症狀的患者,其中心血管死亡機率高出兩倍多 (3.2% vs 1.4%; p0.0001),所有起因導致的死亡機率要高出87% (4.3% vs. 2.3%, p0.0001),非致命性中風的發生機率高50% (2.4% vs 1.6%, p0.0001),心血管死亡/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或因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住院的組合終點事件的發生機率則高出近50%。儘管心房纖維顫動患者的風險更高了,但是僅有50%多一點的患者接受了抗凝劑療法,僅有60%的患者接受了抗血小板療法,不到20%的患者同時接受了兩種療法。

文章摘自http://money.udn.com/NASApp/news/newsShowContent?newstype=2&newsid=1694002&categoryid=4404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0日在網路上公佈的新研究報告指出,罹患心臟病機率不高的人,服用全球最風行的降膽固醇藥物「冠脂妥」(Crestor),能降低四成四心臟疾患風險。

 

  這項名為「JUPITER」的研究報告,發表於美國紐奧良「美國心臟學會」年度會議。這項研究調查17,80250歲以上男女,結果顯示,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男女,每天服用20毫克冠脂妥,能降低數種疾病的合併風險達44%,這些疾病包括心肌梗塞、中風、動脈再造手術、因不穩定心絞痛住院,以及因心血管疾患死亡等。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日公佈的香港研究發現,黃豆、鷹嘴豆、豆類、苜蓿所含的大豆異黃酮素,有助改善中風患者動脈功能。這份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線上版的研究,是首度調查大豆異黃酮素營養品對手臂上主要動脈「肱動脈」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服用80毫克劑量的大豆異黃酮素,十二星期後,肱動脈的血流有所改善。這項發現對於因血栓等阻塞罹患缺血性中風的患者別具意義。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發現,或許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傳統療法之外,使用大豆異黃酮作為第二道預防措施,具有重要意義。但研究人員表示,現在要針對中風患者使用大豆異黃酮素營養品做出臨床建議還太早。

 

  香港大學心臟學教授謝鴻發在聲明中說,因為還不知道長期服用的好處與副作用,現在這個關頭,或許還不能倡導規律使用大豆異黃酮素。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令進補真能治病強身嗎?

其實現代人大多營養充足,

利用進補一飽口腹之欲的同時,只是徒增健康的負擔。

營養師指出,大家吃得好,

但卻有維生素、纖維素缺乏等問題.........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人如果每晚睡眠不足六小時,容易導致血壓升高。那麼,十幾歲的孩子呢?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青少年要是睡眠不足,或者睡眠品質不佳,一樣會面臨血壓升高的風險。這是醫界首次提出青少年睡眠和血壓有關的研究報告。

 

以往,有關睡眠與血壓的研究雖不少見,但研究對象都是成人。沒有人做過青少年睡眠和血壓的研究。美國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以2381316歲間的孩子為對象,利用攜帶型儀器調查他們的睡眠習慣後,發現11%的孩子每晚睡眠少於6.5個小時,而有26%的睡眠品質很差,常在夜裡醒來。

 

研究中,每七個孩子中有一個準高血壓病人,亦即血壓指數高於120/80,或稱邊際性高血壓。研究發現,和睡眠狀況正常的青少年比起來,睡眠品質差的發生準高血壓的機率增加4.5倍;睡眠時間不足6.5個小時的,發生準高血壓的機率增加2.8倍。即使調整個人的性別、BMI百分比及社經狀態後,睡眠品質差的發生準高血壓的機率仍增加3.5倍,睡眠不足的則增加2.5倍。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高個女性的壽命比矮個女性長。這意味著除了父母身高的遺傳因素外,兒時在健康環境中成長的高個女性長壽的概率更高。

 

  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三星首爾醫院家庭醫學科宋允美和首爾大學保健學院成周憲()教授的研究小組從19942004年,對34.4519萬名40歲至64歲的女性進行了一項身高與死亡率的相關調查。研究小組18日表示,對在此期間去世的10216名女性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女性的身高每高出5厘米,死亡率就下降7%。這是根據各年齡段,考慮到吸煙、飲酒、運動習慣以及收入等對死亡率產生影響的因素得出的結果。相關研究論文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國醫學雜誌》中。

 

  從死亡原因上看,身高每高出5厘米,患呼吸道疾病和中風死亡的危險性就下降16%,患糖尿病和循環系統疾病的幾率下降13%。相反,身高每高出5厘米死於癌症的幾率增加5%.宋允美教授分析說:“身高能反映成長期中的營養狀態、是否曾患結核等感染性疾病以及居住環境等多種因素。個子高的女性很有可能是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的,所以死亡率較低。相反,個子高的女性因體內細胞數量多,身體器官也大,因此患癌症的幾率也會有所上升。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成功的從臍帶中培養出間質幹細胞,經過動物實驗,更證實臍帶間質幹細胞,可以修復腦中風受損的部位,這篇論文發表後,已經在國際醫學界相關研究領域備受矚目,未來將進行人體實驗,對中風患者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丁大清醫師,把臍帶間質幹細胞,植入中風老鼠腦部,兩個星期後,發現這些幹細胞,會自動前往中風受損的部位,進行修補。這對中風患者的腦神經修復研究來說,是一項重大的成果。

 

臍帶間質幹細胞除了會自己找路,還有容易存活、來源取得容易的優點,移植後也不會產生腫瘤,更不需要侵入性的手續,就可以取得,而且非常容易培養。如果和胚胎幹細胞的比較,也沒有道德上的爭議。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已有很多人知道,健康的生活型態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不過,醫界對於健康生活和中風的關係,過去所做的研究不多。現在,醫界幾乎已可確定,健康的生活型態也可以大幅降低中風的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大型研究顯示,追求健康生活習慣的女人,可以降低中風風險79%、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則降低81%。過健康生活型態的男人,則可降低中風風險69%,而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更降低了80%。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中風型態,亦即血管發生阻塞所造成的中風。這項發現2008812提前發表在網路版循環期刊。循環是美國心臟協會發行的官方期刊。

 

研究中界定的低風險生活型態有五大要素: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低學歷女性罹患腦中風的危險度比高學歷的女性高在歐美是定論,但是,日本厚生勞動省一項對國內大規模的調查結果則略有不同,顯示兩年制短期大學以上的畢業女性、高中畢業女性和初中畢業女性之中,以高中畢業女性罹患腦中風的危險度最低。

 

厚生勞動省的調查小組從一九九零年起對全國四個地區的四十歲至五十九歲的約兩萬名女性,依她們的最終學歷分成初中畢業組、高中畢業組、包括兩年制短期大學、專科學校和大學畢業在內的高學歷總共三組進行長達十二年的追蹤,調查與腦中風的關聯性。二零零二年底為止的調查結果顯示,共有四百五十一名女性腦中風,和高中畢業組相比,初中畢業組的危險度約為一點六倍,高學歷組則約為一點四倍。

 

針對有無就業的調查顯示,初中畢業組而未就業的女性以及高學歷組而有就業的女性,罹患腦中風的危險度特別高。有關就業女性的調查,針對女性在家庭內扮演「妻子」和「母親」等角色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高學歷組若只負責一個角色,罹患腦中風的危險度是高中畢業組的約二點六倍,但若負責兩個以上的角色則危險度降至只有一點一倍。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糙米比精緻白米保留了更多營養,近年越來越多人吃糙米。最新研究顯示,糙米的好處可能不只營養而已!糙米發芽過程中內含的成分,可能對糖尿病患的血管、神經具有保護作用。

由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團隊進行的系列研究顯示,與白米、糙米相較,經過浸泡一夜、處於發芽狀態的糙米,內含成分相對具有可以保護糖尿病患的神經與血管的潛力。

研究人員利用經誘發成為第一型糖尿病的老鼠進行相關試驗,分別給予糖尿病老鼠餵食不同的米。結果顯示,經過浸泡水中二十四小時後的糙米,不但具有調整血糖的能力,神經傳導速度也會明顯提升,甚至血漿中相關酵素活性也會改變。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芬蘭研究人員4日說,食用金槍魚和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烤魚類食物不僅能降低患中風的幾率,同時也有助於預防記憶力喪失。 主持這項研究的芬蘭庫奧皮奧大學的于爾基‧維爾塔寧在一份聲明中說,研究發現,吃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烤魚類食物的人不容易患能導致記憶力喪失和癡呆的無症狀腦梗死。這種病與中風幾率增加也有關。

  維爾塔寧領導的研究小組調查了3660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些人5年內分別接受腦電圖檢查,確認是否患無症狀腦梗死。研究人員發現,每周食用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魚類3次以上者患無症狀腦梗死幾率下降26%,每周僅食用一次這類魚的人與沒有食用的人相比,患無症狀腦梗死的幾率少13%。

  維爾塔寧說:『食用金槍魚和其他魚類似乎有助於預防記憶力喪失和中風,但在經常食用炸魚者中沒有發現類似效果。』鮭魚、鯖魚、鯡魚、沙丁魚和核桃等食物含有歐米伽-3脂肪酸,先前的研究顯示歐米伽-3脂肪酸有消炎功效,有助於降低心臟疾病發病幾率。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份來自於美國國衛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研究報告顯示,即使是已經被核可使用的殺蟲劑,若暴露在這環境下超過100次,就會大幅的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會。

主導這個研究計畫的Dale Sandler博士表示,這一份研究報告的出現,證實了除了肥胖、遺傳以及缺乏運動等這些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外,殺蟲劑是另一個導致糖尿病發生的原因。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份來自於路透社的消息指出,科學家透過兩個臨床的研究計畫,終於掌握了一些線索,可以解開一些積極治療糖尿病的患者,卻發生死亡事件的迷團。

就外電來源所掌握到的消息指出,這個的臨床研究計畫,一個在美國及加拿大所執行,另一個則在澳洲地區進行,但所鎖定的治療對象,都是血糖過低的糖尿病患者。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通過牛奶、奶酪等乳製品攝取鈣較多的人,比幾乎不攝取乳鈣者的中風發病率要低約31%。

據日本《每日新聞》網站29日報道,該調查發現,每天飲用130毫升左右的牛奶或食用1片至1.5片切片奶酪,就能起到有助預防中風的作用。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科學家表示,治療高血壓藥物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超過三分之一,不但能預防罹患此疾病,也能減緩病情惡化,可望成為對抗失智症的新武器。

  據英國「每日新聞」28日報導,研究人員鎖定「血管緊縮素受體阻斷劑」(ARBs),此種藥物通常是開給無法忍受另一種治療高血壓用藥「血管緊縮素轉化(酉每)抑制劑」(ACE抑制劑)病患的替代處方。

  此兩種藥物均干涉會導致血管收縮的血管緊縮素,使血管放鬆和擴大,讓更多血液通過,這有助於降低血壓,目前已知中年高血壓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每年1500萬的中風人口中,就有80%的人有腦出血後血塊凝結的問題,其中有500萬人死亡,500萬人則終身殘廢。十幾年來,tPA雖已被證是中風(stroke)時的緊急用藥,但tPA卻有兩項要命的缺點,第一是它會造成危險的腦出血,第二是當病人中風後的第三個小時起,提供給腦部的能量會快速減少。

為了克服tPA造成的缺點,美國密西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瑞典Ludwig研究院的研究人員不斷地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用於治療白血病(leukemia)的用藥-imatinib(Gleevec),也許能彌補腦出血的缺點,雖然目前的研究結果尚處於動物模式階段,但研究人員將會在很快的時間內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以驗證這項結果。研究人員發現tPA會傾向於跟一個名為PDGF-CC的蛋白結合,也會與PDGF-alpha受器結合,結果造成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滲漏,也就是腦出血的意思,而Gleevec剛好可以抑制PDGF-alpha受器,顯然能中和掉tPA造成的副作用。此研究發表於近期的Nature Medicine期刊。

資料來源:Bio.com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艾默里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mory)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發生中風或癲癇後,導致腦細胞損傷或死亡的關鍵蛋白,此研究發表於3月28日的Molecular Cell期刊,由Keqiang Ye副教授主導研究進行。

研究人員表示:當中風的情況時,腦部的血流會被阻塞,在缺氧的情況下就會導致乳酸(lactic acid)堆積,發生癲癇時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這些缺氧的腦細胞會直接死亡或是慢慢凋亡而死,問題就來了,為何在酸性環境下會導致細胞中DNA的損傷呢?先前的研究已顯示AEP(又稱為legumain)這個蛋白酶參與在這個過程中,顯示AEP為另一類的caspases(即參與在細胞凋亡的酵素)。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與Memorial Hermann醫院的醫師們,開發一套以個人電腦為基底的系統,以作為中風病人肢體復原之用,系統設計師Marcia O’Malley表示:通常中風病人的復健治療要花很長的時間,我們希望精進這個系統,使病人能更快的復原。

研究人員研發了一個原型修復系統(prototype rehabilitation system),他們利用操縱桿來協助病人達到眼手協調的目的,此研究包含了16位受試者,在其中的一項測試中,病人使用操縱桿將一個物體從電腦的左邊移動到右邊,這個修復程式使用稱為虛擬觸覺(haptics)的力回饋技術(force-feedback technology),讓受試者能感受到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的感覺。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