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風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小孩也會中風,而且發生率還不低。嬰幼兒發生中風的機率相當高。專家估計,大約每3000到4000名新生兒中,就會有一個發生中風。依此換算,台灣每年發生中風的新生兒,應超過200人。

此外還需要留意的是,孩童中風的原因、風險及症狀等,都和成人大不相同。
專家指出,譬如孩童中風的第一症狀,往往是單臂或單腿痙攣。這種症狀在新生兒相當常見,而其中十分之一可能是中風引起的。在成人的中風病例中,這種症狀非常少見。因此,美國心臟協會2008年7月17日在網路版中風期刊中,發布了孩童中風指引,提供醫護人員做為診治的參考。這是醫界首次針對孩童中風發布的指引。

根據美國統計,每10萬孩童中,每年約有10人發生中風。其中,周歲以前孩童中風的風險最高,尤其是兩個月以內的新生兒。專家指出,事實上,65歲以下成人的中風風險,都沒有滿月以前的新生兒那麼嚴重。

小兒神經科專家強調,美國心臟協會發布孩童中風指引,並非表示中風孩童越來越多,而是醫界對孩童中風的認識越來越清楚,發現中風才是孩童殘疾的主因,對嬰兒和早產兒尤其如此。專家說,過去醫界常提到的腦性麻痺和顱內出血,現在已經知道,其實就是另一種型態的中風。

導致孩童中風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是,鐮刀型細胞疾病和心臟先天性缺陷。其他可能使孩童中風的狀況還有:脫水、頭部外傷、頭頸部感染,以及系統性問題,譬如發炎性大腸疾病和自體免疫異常等。醫界懷疑,一些來自母體的因素也可能導致嬰兒中風;這些危險因素包括:不孕史、妊娠高血壓、羊膜過早破裂,以及羊水感染等。

有些嬰兒的中風甚至發生在出生以前。

半數以上中風孩童至少有一種已知的危險因素,而這些危險因素通常早在中風以前,即已診斷出來。換句話說,這些中風大都可以預防,醫界認為,至少可以設法防範孩童發生二次中風,也就是曾經發生過中風的孩子再度中風。在目前,當孩童發生中風時,很少有家長能立即警覺事態嚴重,並且立刻送醫。美國醫界認為,其實這不能責怪家長;美國心臟協會的專家指出,許多醫師的態度亦然。

美國心臟協會強調,發布孩童中風指引的一個重要意義是,希望能教育醫師,讓他們能快速分辨孩童中風,並採取必要的處置。這樣,應可大幅減少病童腦部受損、殘疾,甚至死亡的風險。如果延誤診斷,自然也會延誤適當評估及處置的時間。專家指出,診斷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醫界現有的儀器如核磁共振(MRI)及血管超音波等,已可及早確知是否發生中風,在第一時間提供醫師正確的診斷。

面對成人中風時,醫界都已知道處置的時間十分重要;美國心臟協會期望,醫界面對孩童中風時,也能比照處理。在西方工業化國家,大約80%至85%的成人中風是血凝塊造成的。但在孩童,將近半數中風是腦內出血導致的。

文章摘自http://news.yam.com/msn/healthy/200807/2008072984398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