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控制高血壓須以藥物治療和調整生活習慣兩者同時著手;改善生活習慣雖然不能取代藥物的治療,但能使藥量減少,血壓較易控制。

降血壓 先改變生活型態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白培英說,血壓控制由改變生活型態開始約三到六個月,但假如高血壓又有心血管疾病如糖尿病等,便須立即接受藥物治療,並建議低鹽、低脂、多蔬菜水果以求降低血壓。

 

其他方法還包括應減少體重;飲酒要適當(每天的酒精量不可超過30毫升,相當於2小杯的烈酒);注意適當熱量、高纖維、低鈉、低膽固醇、低油、高鈣、高鉀、高鎂的原則;規律的有氧運動;不抽菸。

 

白培英說,現在可供選擇的藥物至少七、八種,都經長期、大量病患的臨床研究,證實除了有效控制血壓外,能減少動脈硬化,降低器官的傷害,延長因高血壓而受到威脅的壽命。

 

合併症 用藥要列入考量

 

不管使用那種藥物均須針對病患個別的情況,有無其他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是否合併其他的疾病,例如哮喘,心臟衰竭等等,先以單一或兩種的降血壓藥物,較少的劑量開始治療。幾周之後評估療效,或調整劑量,或改變種類,或增添新藥。除了求取療效之外,還顧及生活的品質,以及長期使用的方便性。

 

其主要的藥物治療有以下幾種:

 

乙型阻斷劑,利尿劑: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治療高血壓第一線藥物。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目前使用最多的治療高血壓藥物。

 

老年人收縮性高血壓:首要考慮利尿劑治療高血壓。

 

高血壓又有糖尿病、腎功能異常:應第一考慮選用乙醯轉換酉每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接受體阻斷劑。

 

高血壓又有心絞痛、心肌梗塞:應首先使用乙型阻斷劑及選用乙醯轉換酉每抑制劑。

 

心臟衰竭:須使用乙醯轉換酉每抑制劑及利尿劑。

 

短效性鈣拮抗劑:有減低心臟收縮力須小心使用。

 

副作用 通常和劑量有關

 

至於藥物可能的副作用,可分為一般性的和特殊性的副作用。

 

一般性的有;腸胃不適,倦怠感,暈眩,過敏引起的皮膚發疹等。

 

特定藥物有其特別的副作用,例如利尿劑可能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血糖,血脂肪,尿酸的代謝障礙;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可能引發氣管痙攣,性功能失調,心臟衰竭惡化;鈣離子阻斷劑可能會有潮紅、頭痛、心悸、腳腫;血管壓力素轉化酉每抑制劑會有咳嗽、味覺異常等等。

 

白培英說,副作用通常和劑量有關,停藥後會恢復正常,可用多類藥物合併使用,一方面減少個別的劑量,降低副作用;一方面彼此也可能化解對方的副作用。

 

他建議,年過40歲以上,或有高血壓家族病史者,應定期測量血壓,以便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並且應該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注意預防高血壓。

 

文章摘自: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health-ham-1.php?nt_seq_id=18299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