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國內四成服藥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理想,醫師認為,原因可能是患者服藥遵從性差。

 

與血壓控制不佳有關的疾病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變和高血壓疾病,加起來的死亡率,已超過十大死因排名第一的癌症,前年死亡人數達4萬多人。

 

台灣高血壓學會去年進行調查,發現國內2,800多名50歲以上服藥高血壓患者,即使就醫吃藥,但血壓仍未控制到理想值。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國際高血壓學會定義,理想收縮壓為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較輕度的高血壓第一期,收縮壓在140至159間,舒張壓為90至99;中重度的第二期,收縮壓大於等於160,舒張壓大於等於100。

 

「高血壓未必要吃藥一輩子!」王宗道說,若早期高血壓時,就治療控制,降壓藥可考慮慢慢停藥,再透過注意飲食、運動,血壓只要能調降廿毫米汞柱,就算成效不錯,「降得太低,有人反而有頭暈等不舒服。」

 

現在的降壓藥有數種,王宗道表示,目前歐洲高血壓學會建議藥物有6種,包括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s)、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s)、血管收縮素轉化( ACEi)、利尿劑、α阻斷劑和β阻斷劑,在台灣,大多數藥物組合為前兩者。

 

但有些患者常覺得要吃很多顆降壓藥,有時自行停藥或少吃。王宗道說,臨床通常建議第一期用一種藥,第二期用兩種藥,但仍需視患者的實際情形而定。

 

王宗道說,去年10月起,健保已給付結合ARBs和CCBs的單一複方製劑,今年也有一種直接腎素抑制劑已通過國內藥證,預料不久會成為用藥選擇之一。

 

文章摘自http://udn.com/NEWS/HEALTH/HEA1/471831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