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慧娟昨天指出,臨床觀察發現,天氣一直冷或一直熱,誘發腦中風的情況並不明顯,但在氣溫變化時,尤其是由熱突然轉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就很容易發生腦中風。

 

林慧娟醫師表示,一般健康的人並不會因氣溫突然轉變,就突然發生腦中風,但如有潛在危險因子,如年紀大、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問題,或曾中風及抽菸者,就得留意因氣候變化、氣溫驟降,誘發腦中風;其他誘發腦中風的因子尚包括便秘、突然用力、激烈運動及處於緊張或興奮狀態等。

 

林慧娟醫師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都表示,多喝水、多攝取膳食纖維有助預防便秘。李青蓉建議,每天喝1500-2000cc水分,適度運動及多攝取高纖食物,並養成定期排便習慣,如每天一次或兩天一次。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風竟然年輕化!衛生署新竹醫院日前收診1名18歲女病患,對方主訴頭痛、呼吸喘、嘔吐等,原以為是酮酸中毒,後經詳細檢查赫然發現竟是梗塞性腦中風,所幸經復健治療已可行動自如。

 

醫師:年輕也會中風

這起罕見的18歲妙齡女子中風個案,其主治醫師、衛生署新竹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呂菁說,患者罹患甲狀腺亢進和第一型糖尿病多年,平日注射胰島素,並沒有肥胖、高血壓或高血脂的現象,不過血糖控制情況並不穩定,也欠缺規律運動的習慣。

她說,患者當初是因頭痛、呼吸會喘及嘔吐等酮酸中毒現象被送醫,住進加護病房治療後神志恢復清醒,卻發現其左手無力、左腳完全不能動,經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是梗塞性的腦中風。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眾若出現牙痛症狀,醫師最常建議將牙拔除,但豐原醫院牙科主任黃廷芳表示,拔牙時施打的麻醉劑,內有少量的血管收縮劑,加上稍微疼痛及緊張,會造成血壓上升,且血糖太高者亦易造成意識昏迷,傷口不易癒合情形,因此,黃廷芳提醒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症民眾,在拔牙前應先穩定血糖及血壓值,以確保自身安全。

豐原醫院指出,80歲的老太太,長期以來受到牙痛的困擾遂到診所就醫,醫師問診發現她有糖尿病及高血壓,因此轉介到豐原醫院進行拔牙。
到院門診時,牙科主任黃廷芳測量老太太的血壓為150/96 mm/hg偏高,抽血檢查發現血糖高達212 mg/dl,血色素則偏低只有6.2 g/dl,因此安排住院,控制血壓及血糖到正常值,另外輸入濃厚紅血球,待血色素上升為10 g/dl以上,並且給予預防性抗生素後,才將其2顆病牙拔除,也給予縫合止血,觀察1天,穩定後出院。
黃廷芳指出,臨床上,正常血壓值為 120/80 mm/hg,高血壓乃指舒張壓高於90 mm/hg,拔牙時會打麻醉劑,內有少量的血管收縮劑,加上稍微疼痛及緊張,會造成血壓上升,易形成心血管後遺症;正常血糖為120mg/dl內,血糖太高易造成意識昏迷,傷口不易癒合,對感染的抵抗力很低,又沒有足夠的藥物控制,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敗血症;而血色素為12-16 g/dl(正常女性),一般若低於10 g/dl,則不建議手術,怕有休克風險。
黃廷芳表示,像是重度身心障礙者(如智障及腦性麻痺病人),因為其理解力或忍耐力不足,拔牙後無法持續咬紗布,不僅要花很多時間拔牙,而且止血需30分鐘,這屬於先天困難拔牙。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莓

根據美國農業部研究表明,藍莓是含抗氧化物質最高的水果,排在第二名的是小紅莓,其次是黑莓和草莓。莓的顏色來源於花青素的色素,抗氧化物質可以中和自由基。這種自由基可以引起慢性疾病的,如癌症,心臟病等。莓,特別是小紅莓還可以防止尿管感染。

每天吃量為一杯的莓,是很不錯的。你可以當作零食來吃,也可以放在酸奶上吃,也可以和松餅或沙拉或是思慕雪混在一起吃。

 

二、奶製品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今人們生活步調緊張,工作繁忙,飲食習慣不正常,加上科技發達,人們身體活動的機會減少,坐式生活成為大部分人的生活形態,缺乏運動的現象日趨嚴重,致使許多文明病接踵而來,而且有低齡化的趨勢,心血管疾病即是其中之一。近年來我國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口比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運動不足是引起心血管疾病之主要原因之一。運動是維護良好健康狀態的必要條件。 適度的運動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但劇烈運動時卻反而可能誘發猝死的危險,因此必須執行適合個人年齡及狀況之運動處方,小心拿捏與設計,以達最佳效果。
  心血管病患的心肺適能運動處方;心血管病患藉由運動訓練來對其心血管功能進行復健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對其運動量或運動強度要特別小心,以免運動過度造成突然猝死的問題。運動處方的主要目的,為欲從事運動訓練的個人,提供一個安全與提升健康效益的運動計畫。運動處方的要素包括有運動類型、運動強度、運動時間與運動頻率。運動類型的選擇非常重要,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來鍛練,能夠確保享受到運動的樂趣,並會持之以恆地進行下去。至於運動強度、時間與頻率,則根據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來進行調整。
  在為心血管病患設計運動處方之前,應至醫院做檢查,是否有其他伴隨之相關疾病或其他器官之損害;必須讓他們先進行運動測試,從測試中可以發現出心血管病患的潛在症狀,如此再來設計運動處方更能避免運動訓練時的意外事故發生。安全的監控是必要的,以漸進方式來增加運動量,才能對心血管復健有實質的功效。在從事運動期間,須定期接受復檢。

運動類型(項目):運動項目的選擇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別重要,多數血脂異常患者是中老年人,且平時無運動的習慣,故在運動項目的設計,不宜過為激烈,應依照患者個人喜好、環境因素與身體健康狀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運動項目,既可兼具健身及娛樂效果,而且較容易持之以恆。除了需要根據個別症狀來設計之外,基本的原則是選擇有氧性的運動項目,使用大肌肉群,有節律性可長時間持續進行的有氧性運動,如步行、健走、慢跑、游泳、登山、騎自行車、土風舞等。選擇的運動項目應避免無氧性較高的運動項目,如舉重、短跑,或者難以控制運動強度的競技性項目,才能免於意外事故的發生。最常被用來進行心血管疾病。復健的運動項目是步行,因為步行不需要特殊的運動技巧,也不需任何器材,僅需一雙合適的慢跑鞋與舒適的運動服裝即可進行。
  運動強度:設計給心血管患者的運動處方中,運動強度的訂定是最重要的要素。運動量不夠或過多,都不能達到增加健康的目的。美國運動醫學會及其他相關研究證實增進心肺適能的運動強度應維持最大攝氧量的40~85% 或最大心跳率的55~90%之間,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議在有效的運動強度範圍中,可以選擇較低負荷的運動強度,確保健康。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署立嘉義醫院最近出現一名年僅29歲的心肌梗塞病例.心肌梗塞年輕化趨勢再度受到重視.心臟科醫師(葛建成)說,現代人(吃得多、動得少、又抽菸),心肌梗塞當然會提早報到,尤其是最近氣溫變化大,更要注意.

 

心肌梗塞是現代男性最需注意的疾病.半數以上心肌梗塞患者在發病前,並無明顯症狀,稍不留意,就可能釀成悲劇,而且近年來,病患更有年輕化趨勢,四十歲左右的患者日漸增加.署立嘉義醫院日前更收到一名年僅二十九歲的病例.

 

心臟科醫師葛建成指出,這名二十九歲的病人,血脂肪本來就高,加上有抽菸習慣,因此年紀輕輕就發病.其實,現代人吃得多、動得少、又抽菸,心肌梗塞當然會提早報到.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份針對補充營養品所做的最大規模且最久的研究結果發現,維他命C和維他命E並無法預防男性心臟疾病。

 

  同時,至少有一項研究還發現,維他命E甚至可能引發出血性中風的風險。

 

  美國醫學之星研究中心的營養科學家霍華德指出,在質疑維他命是否對人體有幫助之餘,大家還擔心它的潛在傷害。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型國際組織 REACH Registry 今天發佈在《American Heart Journal》上的新發現稱,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患者中大部分還患有心房纖維顫動 (AF),大大增加了他們心血管死亡、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這些發現還顯示,包括抗凝劑和抗血小板療法在內的標準治療手段在心房纖維顫動患者身上未得到充分利用。

 

REACH(減少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保持健康)Registry 的這些新發現顯示,12%的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外周動脈疾病和腦血管疾病)患者中存在心房纖維顫動現象。這些發現還表明,在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患者或可能患上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的人群中,心房纖維顫動患者出現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機率要高於沒有心房纖維顫動症狀的患者,其中心血管死亡機率高出兩倍多 (3.2% vs 1.4%; p0.0001),所有起因導致的死亡機率要高出87% (4.3% vs. 2.3%, p0.0001),非致命性中風的發生機率高50% (2.4% vs 1.6%, p0.0001),心血管死亡/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或因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住院的組合終點事件的發生機率則高出近50%。儘管心房纖維顫動患者的風險更高了,但是僅有50%多一點的患者接受了抗凝劑療法,僅有60%的患者接受了抗血小板療法,不到20%的患者同時接受了兩種療法。

文章摘自http://money.udn.com/NASApp/news/newsShowContent?newstype=2&newsid=1694002&categoryid=4404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年65歲的吉姆·歐·尼爾是位有著18年駕齡的英國資深飛行員。1031,他在結束與家人的短暫團聚後,獨自駕駛著一架“塞斯納”雙引擎四座輕型飛機起飛。

 

    當飛機升至4500高空時,吉姆突然感覺視線一片模糊。吉姆事後回憶道:“當時太可怕了。突然之間我就完全看不見眼前的儀表盤。眼瞅著飛機即將失控,我感覺是那麼的無助。”事實上,吉姆此時已經陷入了暫時性失明狀態。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0日在網路上公佈的新研究報告指出,罹患心臟病機率不高的人,服用全球最風行的降膽固醇藥物「冠脂妥」(Crestor),能降低四成四心臟疾患風險。

 

  這項名為「JUPITER」的研究報告,發表於美國紐奧良「美國心臟學會」年度會議。這項研究調查17,80250歲以上男女,結果顯示,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男女,每天服用20毫克冠脂妥,能降低數種疾病的合併風險達44%,這些疾病包括心肌梗塞、中風、動脈再造手術、因不穩定心絞痛住院,以及因心血管疾患死亡等。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降血脂藥究竟該何時開始吃?可能有新答案。昨日於美國心臟協會年會中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即使血脂肪正常,只要體內「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hs-CRP)」過高,使用降血脂藥物仍然可以降低48%的中風發生率、並減少超過一半以上的心肌梗塞發作風險。

 

醫師表示,這篇研究可能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光美國就有多達700萬人)考慮服用「冠脂妥」(Crestor)、「立普妥」(Lipitor)、「素果」(Zocor)或學名藥等降膽固醇斯達汀類(statin)藥物。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遺傳加上後天環境因素,有越來越多人罹患糖尿病。據統計,5年間美國糖尿病患增加了400萬人,亞裔人士罹患糖尿病比率高於總人口平均。專家指出,疑因飲食模式改變,美國華人罹患糖尿病的比率是中國人的5~7倍。九成華裔患者第二型 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2003年全美國約有1600萬人罹患糖尿病,到了今年估計數字將上看2000萬,以患病比率來看,美國人口中有7%患有糖尿病,亞裔患病率達10%,高過全國平均。

 華康醫務中心主任張建清指出,糖尿病病因主要為遺傳與後天因素,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較為年輕,華裔也比較少得,通常有9成以上的華裔糖尿病患得的都是第二型糖尿病。她指出,肥胖、懷孕、年紀大、生活習慣不正常都是造成糖尿病的後天因素。根據部分研究,顯示生活在美國的華人罹患糖尿病的比率高過中國人約5~7倍,為什麼會呈現這樣的情況雖然沒有肯定的答案,但不少學者都推測飲食模式的改變可能是原因之一,「撇開個人習慣不說,美式飲食熱量高、脂肪高,容易造成肥胖,而肥胖者正是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張建清澄清,不少民眾都以為要避免得糖尿病就是不要吃太甜,事實上甜食跟糖尿病沒有直接關係,「不是吃太甜導致糖尿病,而是常吃甜的人比較容易胖,胖了就比較容易得糖尿病。」她強調,民眾不需要透過完全禁吃甜食來避免糖尿病,理想的作法應該是均衡飲食,將體脂肪控制在健康的範圍內。慣用中文病患較為吃虧 儘管預防勝於治療,但在美國多數預防資訊仍是以英文為主,由加斯林糖尿病中心 (Joslin Diabetes Center)執導的研究指出,糖尿病防治宣導不能只靠會說中文的醫療專業人士,還得靠多印中文文宣。

 該項研究選出52位平時多使用中文的華裔糖尿病患與52位平時多說英文的華裔糖尿病患,每位病患得糖尿病皆超過一年以上,並都有接受胰島素治療。研究人員先對實驗對象進行口試,紀錄成績後各發給中文與英文的糖尿病宣導書籍,在實驗對象閱讀過後再度進行口試,發現平時慣用英文的病患閱讀前後成績相仿,而慣用中文的病患成績普遍都有進步,換言之,雖然皆接受過治療,也都與醫護人員溝通過病情,但是慣用英文的病患理論上較有機會接觸糖尿病文宣,因此對於相關資訊也較為熟識,而慣用中文的病患可能就較吃虧。

 糖尿病患體內會出現胰島素分泌不足,以致血糖容易升高,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血管,並導致心臟病、腎病、失明、中風等症狀,甚至需要患者截斷下肢。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4日公佈的香港研究發現,黃豆、鷹嘴豆、豆類、苜蓿所含的大豆異黃酮素,有助改善中風患者動脈功能。這份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線上版的研究,是首度調查大豆異黃酮素營養品對手臂上主要動脈「肱動脈」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服用80毫克劑量的大豆異黃酮素,十二星期後,肱動脈的血流有所改善。這項發現對於因血栓等阻塞罹患缺血性中風的患者別具意義。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發現,或許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傳統療法之外,使用大豆異黃酮作為第二道預防措施,具有重要意義。但研究人員表示,現在要針對中風患者使用大豆異黃酮素營養品做出臨床建議還太早。

 

  香港大學心臟學教授謝鴻發在聲明中說,因為還不知道長期服用的好處與副作用,現在這個關頭,或許還不能倡導規律使用大豆異黃酮素。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專家表示,亞洲地區生活型態改變,使得中風比例逐漸攀高。大約有3千名醫學專家24日聚集在維也納,參加一項為期4天的會議,討論如何預防和治療中風。負責這項國際會議的布萊寧表示,中風在亞洲蔓延,罹患這種疾病的人數已經超越癌症,而且影響到許多人。

 

  全球中風病例增加的原因與高膽固醇、高血壓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同時與喝酒、抽菸及服用特定藥物有關。然而研究人員表示,中風可以預防,一旦有中風情況發生時,透過快速的治療方式,可以減少後遺症。

 

  在奧地利,有四成中風患者在90分鐘內獲得治療,創下世界紀錄。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耳鳴困擾許多人,甚至到了夜晚,還會因為耳鳴而無法好好睡覺,大部分的人會因此到耳鼻喉科就醫,但有少數人經過檢查之後,才發現是因為頸動脈狹窄、異常或是腫瘤……等原因,引起的「搏動性耳鳴」,這些疾病的初期多半沒有明顯症狀,若持續放任不治療,有可能導致中風、腦出血甚至喪命,千萬不可輕忽。

 

一位56歲的王先生,近來常感覺右耳轟轟作響,尤其在夜深人靜時,更因為吵鬧不停的耳鳴聲音而無法入眠,本來以為是耳朵出了問題,但是多次檢查並未發現原因,之後輾轉至腦神經內科就診,才診斷出是因為頸動脈狹窄而引起的「搏動性耳鳴」。

 

節律性的耳鳴聲響

stro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